一月份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气温低、气候干燥,受冷空气、寒潮侵袭后,气温可出现骤降。这个月又逢元旦小长假和春运时期,市民外出探亲访友、旅游、聚餐机会增多,这一季节应注意呼吸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保持空气流通,学校加强晨检,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发生
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流行性感冒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部分体弱者和老年人得病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猩红热是由A组β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皮疹,部分病人可出现“杨梅舌”(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部分病例可出现关节、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目前正值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加上以室内活动为主,接触频繁,易在幼托、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传播和发病。幼托机构、学校和家庭应注意室内做到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活动,提高抗病能力;少去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幼托、学校要加强晨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出现类似猩红热症状和流行性感冒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二、节日莫忘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借助食品引起的一组疾病,常见有甲肝、伤寒副伤寒、菌痢、食物中毒等,临床上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发病形式可表现散发,亦可呈集体性发生。一月份正逢元旦、春节两佳节,人们走亲访友,婚庆喜事增加,家庭聚餐办酒等亦随之上升,吃吃喝喝的时候,也是生吃、半生吃贝壳类小海水产品引起痢疾、伤寒副伤寒和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望市民注意食品卫生,不生吃贝壳类小海水产品,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品,餐饮业要加强对食品卫生管理,规范操作食品防止食品污染;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三、注意用气安全,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指人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后产生中毒现象,市民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表现主要是: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幻觉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危及生命。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患者健康情况有关。目前本市气候处在冬季寒冷季节,许多人在室内使用燃气式热水器洗澡,一旦发生气道堵塞,加上门窗关闭,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这一季节市民应注意用气安全,室内保持定期开窗通风,定期检查煤气有无泄漏。如一旦出现类似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者,应及时关闭煤气、打开门窗,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后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使用燃气式热水器、吃火锅以及烧烤、驾车开空调引起的。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市民夜晚睡觉前要将取暖煤炉的煤炭烧尽,不要闷盖,煤炉要安装烟筒。
2 、燃气热水器或煤气、燃煤、燃油设备等不应放置于家人居住的房间或通风不良处,宜经常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状况。
3、自动点火的煤气具在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注意检查连接煤气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
4 、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空调车在停驶时开空调切不可将车窗全部关闭。
5 、火锅店的就餐场所和加工场所都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市民除注意对上述疾病预防外,应避免疲劳过度。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防止疾病复发。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市疾控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原太平携全体工作人员,祝全市人民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