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传染病,接种疫苗最有效 |
|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疫苗的发明和预防接种是人类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疫苗接种的普及,避免了无数儿童残疾和死亡。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列为最优先的公共预防服务项目。
免疫规划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 我国通过接种疫苗,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通过口服小儿麻痹糖丸,自1995年后,我国即阻断了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2000 年,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并一直维持无脊灰状态至今,使成千上万孩子避免了肢体残疾;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上世纪中期,我国麻疹年发病人数曾高达900多万,至2017年,发病人数已不到6000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前,白喉每年可导致数以十万计儿童发病,2006年后,我国已无白喉病例报告。上世纪60年代,我国流脑发病最高年份曾高达304万例,至2017年,发病人数已低于200例;乙脑最高年份报告近20万例,2017年发病数仅千余例。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不断提高免疫服务质量,维持高水平接种率。
近年来,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跨越式发展,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国家免疫规划内容已由过去的“ 4 苗防 6 病”增加到“ 14 苗防 15 病”)、接种规模不断扩大,各级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免疫规划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依法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法律法规是保障免疫规划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疫苗监管体系日臻完善,能力明显提高, 2011 年 3 月 1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评估, 成立了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及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免疫规划分委会,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并加强了横向合作与交流。
疫苗冷链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按照 《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 》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科学制定冷链扩容计划,完善补充和更新机制,制订疫苗储存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质量稳定。异常反应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做好疫苗上市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工作,我国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AEFI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AEFI监测处置的工作质量。全国各省均制定了本辖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
预防接种工作有序开展,接种率进一步提高,随着 《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 的实施,我国开始对所有的预防接种服务单位和预防接种人员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管理,大力开展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规范化”、“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大量建成,预防接种中全部使用自毁性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
依托信息化手段,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水平逐步提升。2000 年以来,各地发展计算机化管理免疫规划工作和预防接种记录,部分地区实施基于个案管理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取代了手工预防接种管理模式。所有儿童预防接种个案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管理、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免疫规划针对疾病(麻疹、流脑、乙脑)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内容通过网络直报。
开展科技攻关,加强国际合作。“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了科学技术重大专项“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策略研究”、科技重大专项“疫苗临床试验评价技术平台构建的研究”、国家科学技术支撑计划“传染病及病媒生物控制适宜技术的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 " 6 一 35 月龄儿童甲型 H1N1流感疫苗临床试验”和“甲型 H1N1流感疫苗上市后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等重大科研项目。
【大 中 小】【打印此页】【收藏此页】 | |
上一条: 乙型肝炎:我如何保护自己? | 下一条: 关于肝炎,你应该知道这些! |
![]() |
Copyright 晋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7002086号-1 地址:晋城市瑞丰路1331号 传真:0356-2066305 咨询电话:0356-2027867 技术支持:天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