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才算高血糖?高血糖有啥危害?吃糖太多会得糖尿病?怎么管理血糖? |
|
水果糖分多,吃起来会更美味
然而咱们血糖高起来,可不是什么好事!
高血糖有啥危害?
多“高”才算是高血糖?
糖尿病对生活影响有多大?
吃糖太多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富贵病很难预防?
……
赶紧一起来了解!
01
高血糖的危害
02
血糖的标准
血糖级别 (糖代谢状态) |
空腹血糖 (mmol/L) |
糖负荷2小时 血糖(mmol/L) |
正常血糖 |
<6.1 |
<7.8 |
空腹血糖受损 |
6.1~7.0 (包括6.1) |
<7.8 |
糖耐量异常 |
<7.0 |
7.8~11.1 (包括7.8) |
糖尿病 |
≥7.0 |
≥11.1 |
*如“糖化血红蛋白”≥6.5%,也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专家提醒: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也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算糖尿病,但如果不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高达1.1亿,患病率10.9%,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
03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此外,患者还往往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糖尿病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缺陷、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作用能力下降。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好还会引发诸多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很多,主要可以总结为胰岛素分泌的缺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截至目前,糖尿病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换言之,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作用下降的机制还未被完全揭示,其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等。
04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口干喝水多、多尿和吃得多,“一少”主要指体重下降、体力匮乏。1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表现更为明显,而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起病隐匿且症状不典型,所以经常在很偶然的契机下才能捕获“漏网之鱼”确诊糖尿病,例如单位体检查血糖发现异常,用眼时视物模糊才诊断为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经常皮肤瘙痒经过验血才发现血糖高,发现伤口愈合困难才联想到是不是得糖尿病等等。
糖尿病的发现不容易,发现后若不注意控制血糖,则会引发更多不良后果与并发症,从头到脚来列举:脑血管病变的几率增加、眼底病变乃至致盲风险高、心脏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升高、肾病和尿毒症发病率提升、周围神经病变增多、糖尿病足、坏疽和截肢的风险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05
吃糖会得糖尿病吗?
很多人以为得糖尿病是因为吃糖或主食太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是高脂等高热卡食物吃太多,导致总热卡摄入过多所致。因此,盲目地减少乃至不吃主食,改吃蔬菜加肉类的饮食方式是不均衡、不正确的。总体来看,应适度减少高热量、高能量食物的摄入。
06
糖尿病可以预防吗?
答案振奋人心:可以!
一级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健康饮食和保持运动。糖尿病高危人群应管住嘴、迈开腿,尽可能延缓发病,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二级预防:对已经发病的患者,密切监测血糖,规律就诊,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三级预防:对已患糖尿病且病程较长以及出现了并发症的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延缓并发症进程,减轻致残致死的风险。
原则上,专家建议40岁以上,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积极参与筛查。如果通过家庭血糖检测仪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糖耐量测试等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